关键字:
中国易经协会
易经与建筑
 
  建筑是一个民族成长的史诗,穿越漫漫时空,让我们解读先祖的足迹。它承载着历史的重托,将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墓穴建筑、房屋建筑、军事建筑、水利建筑和交通建筑传递和延续,构成一幅幅跨越时代的壮丽画卷,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。
        易经做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基石,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,从规划指导,到结构演算;从艺术造型到内在功能,精典建筑无处不浸润着易经文化的智慧,并闪耀其哲学思想的光芒。
        易经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:一是选址和方位的影响;二是对结构及功能的影响;三是艺术、文化、哲学思想渗透其中,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标志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以故宫为例,推演易经文化对建筑三个层面的影响:
        北京故宫,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,其选址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(源于易经),北极星位于中天,乃天帝所居,天人对应,其所有的大殿、偏厅名称全部源于易经,主体建筑以南北为中轴线,向东、西两侧展开,整组建筑布局严谨、秩序井然、阴阳交织、五行鲜明,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。主殿建筑全部正南北朝向,气流通畅,光线充足,承重结构以木、石为主,木质材料承担抗弯、抗拉,节点有机连接,形成殿堂宽敞、活动空间充裕;砖石以承受压力、间隔为主,总体布局大多为轴对称,色调以红黄为主调,既表现皇家气派,又不失庄严;院落园林布局别致典雅,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尽显其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故宫外围为防卫建筑系统,城墙及护城河、交通系统均按易经最佳方位布局,东西南北各门称谓源于易经方位之说,主体功能建筑平行排列在主轴线上,东西完全对称,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主议事大殿均以易经中“和”字为核心,殿名也完全来自易经。乾清宫、交泰宫、坤宁宫,根据易经,喻意乾清坤定,天下太平。皇帝为乾,皇后为坤,天地交合,福泽天成。
 
        四川的都江堰也是一个闪耀着易经哲学思想光芒的经典作品,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。
       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,原岷江上游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,一到成都平原,坡度减缓,水流速度骤然减慢,大量泥沙随即沉积下来,淤塞了河道,每年雨季来时,水势骤涨,排洪不及,泛滥成灾;雨量不足时,又时常形成干旱。公元前256年,蜀郡守李冰父子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,充分运用了易学原理,因势利导、一分为二,以疏为治,选址于岷江流域地势变缓之处结点,用石块砌筑成都江鱼嘴,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:东为内江,灌溉300万亩成都平原良田,使之享誉“天府之国”的美称。西为外江,具有调节水流冲砂排洪之功能,是岷江的主流。
       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、灌溉、航运综合水利工程,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治水领域中的典范工程。工程合理地利用了地形地势,成功地完成对水流的疏导、引导、为人所用,既改变了原有水患状况,同时对生态系统、水流主向没有造成大的影响,维系了区域的生态平衡,尤其对水量、流速、冲击力的计算更是精准无误,让人叹为观止。易学理论对运动的描述,对淤积的化解、对动与静的相对转换与对立统一,对阴阳相生相克相伴相成的辩证法则无一不渗入整个工程的策划、设计和实施之中,使其成为一座中华文化特征鲜明、造福千秋万代的中华历史丰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深远、厚重的。2010年上海世博会,中国馆气势恢宏、巍峨简洁、方正庄重;运筹之道似行云、如流水,既巧妙、又自然。整个展馆南北朝向,东西对称;衔接自然,过渡自如;主色调喜庆肃穆,以柱为基,以隼交错相连,由小而大向上升延,可以说将易学理念演绎至极致,被誉为“东方之冠”美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中国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,甚至涵盖现代建筑,无一不秉承:朝向(坐北朝南为最佳)、气流、近水、方正之基本原则和要素。一些经典名建筑更是充分利用易经文化原理,在星象、地理、五行平衡、太极阴阳、天干地支、12生肖和24节令等元素进行抽象提炼,最终完美表达于整个项目,各个建筑群体与地貌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,创造了无数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不朽佳作。
        如俞源星象村、刘伯温太极村、赵州桥、苏州园林、孔明奇门遁甲……名山大川、皇城商阜,处处闪耀着易经文化智慧的光芒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     学习易理,悟道自然,在当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,对于我们审视现代建筑是否亲近自然、维系生态、顺天而行?是否阴阳平衡?是否以人为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发布时间: 2014年04月05日
版权所有:中国易经协会
邮箱:2401034344@qq.com,易经协会官方网址:http://www.zhouyixiehu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