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字:
中国易经协会
预测机理探究
 

周易可以指导崇尚文字的人的文辞表达,指导行动者的行为规范,指导手工业者根据卦象制作器物,用它的原理指导人们的占卜。所以君子在行动的时候无论远近、深奥的问题,必须用周易来预测,以帮助决断。(“以言者尚其辞,以动者尚其变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”)

        关于周易具有预测功能这个问题,即便有孔子 “不占而已矣”、“以德代占”作注脚,但从却没有否定它具有预测的功能。只是孔子把《易经》当成了预测工具,用“数”去形成自已的德和理想,即所谓“明数而达乎德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易的前身是八卦,是从观察日月变化而来的,是宇宙变化的规律。世界无论变化纷纭,都由天、地、人构成,只要我们按照其卦德来模拟,就可以认识这个世界了。从《易传》对《周易》解说看,《周易》具有筮占功能,《系辞》中也包含了比较完整的《周易》筮占的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周易》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筮,这可从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等先秦典籍中找到有力的史实根据。汉代贾谊说:“古之圣贤,不居朝廷,必在卜医之中”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周易》为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。《周易》包含了二重性,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,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;另一方面,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。

但其预测的机理呢?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。

    一、起卦是宇宙之象的一个“切片”

        当年伏羲先生,是观察完天、地、人后完成“八卦”的,世界万物都可以转化为八卦符号,八卦有着特有的运行轨迹,这样我们就可以模拟预测了。

   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,从太极开始,不断裂变,伏羲选取了八卦作为一个观察的“单元”、“切片”,给其“照相”,研究它的场态(结构、能),并模拟它的运行轨迹,文王、孔子虽然研究的领域有所变化,但原理未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与“宇宙全息论”一名词有许多共同点,“宇宙全息论”即“宇宙全息统一论”,乃是由王存臻、严春友两位学者在《宇宙全息统一论》(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)一书中提出,其主要内容:

        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: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,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。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。在宇宙整体中,各子系与系统、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,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、结构、能量、信息、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。在潜态信息上,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,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。在显态信息上,子系是系统的缩影,系统是宇宙的缩影。通俗地说,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;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、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、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、事物的开端与结果、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、时间与空间,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;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它部分,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;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,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;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它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,每个片段都带有事物的全部,周易就是从一个片段中研究其发展轨迹。换句话说:世界变化万端,周易并以“象”为切入层面,并通过“象”来认识世界的。这个“象”是通过思想来感知的(感而遂通),我们的先人常把周易的用于预测,形成系统的卜筮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预测是在一个事物运行过程中,选取了一个“切片”,这个切片具有“全息”性,是整体的缩影,宇宙是一个整体,各子系统之间都存在关联。

        天文物理学家已经可以用一张星云照片推及这颗星的整个生命历程,其时间跨度可以用亿年来计数;可以由一粒宇宙尘埃推及宇宙的古往今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起卦就是找到这个“切片”,通过方法,把“切片”转化为“卦象”的过程,最原始的得“卦”过程是伏羲先生观察天、地、人的结果,后人就演变成各种可操作的具体方法。虽然,我们看起卦的方法很多,只是借用了不同的工具,完成从现象到卦象的一个过程。

    二、象的分类

        “象数”的含义虽然因不同时代、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,但却具有共同的特征。“象数”的基本特征为易学的符号、数量及图式。象数在易学中还指由易学的符号、数量、图式所象征的事物的现象、度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象与数不可分割,为了表达清楚,我们还是先谈谈,如何把“象”演变为“卦象”。这个在传统预测中称为“起卦”。

    象——是《周易》重要构成因素,也是易学的重要范畴。《周易·系辞》说:“易者,象也。爻也者,效此者也;象也者,像此者也”。近人蒋伯潜在《十三经概论·周易概论》中将《周易》之“象”分为现象、意象、法象,我们就按他的思路展开。

     1. 现象:“一切事物之自然人为的静态或动态,凡为人目省视之对象者,皆现象。”如《周易》“天垂象”、“在天成象”,“仰则观象于天”、“见乃谓之象”,皆指“现象”而言,有“形象”和“现象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古人认识事物、探讨事物都是从“象”开始。《周易》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典籍,对“象”的阐述遂为最基本的观念和内容。包括有形之象无形之象。为有形体的、实在的物象,如天、地、日、月、水、火、山、泽、象貌、画象、形象、气象、星象等,这也表明,人们把感觉所见作为获得知识或认识的第一个环节。无形之象指无形体、非实在但却可以感受的现象,如风、气等。

    在易学研究中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都是象,多依靠我们的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感觉来把握。

        你看到了阳光高照、骄阳似火,这种现象可以演变为“离为火”卦;

        你听到机器的轰鸣,雷声震天,这种现象可以演变为“震为雷”卦;

        你感觉阵阵的寒意,这种感觉可以理解为“乾为天”卦,可以说一切现象都可以与卦象画上等号。如,在路上行走见一位老人由东南方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老人为乾卦的卦象,便用乾卦作上卦,以东南方代表的巽卦作下卦,乾为天,巽为风,得天风姤卦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看出了现象与卦象的对等关系:老人=乾,东南=巽。

     2. 意象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知道“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”,我们常说这件事的得失如何?是进还是退?这都是主体离开具体事物后在脑中留下的形象,这都属于易象。印象、想象都属于意象。” 

如梦见一条弯曲小河,感觉很轻快;感觉对方高大挺拔,感到对方一定很直率;看到对方流泪,那就是悲哀。

     3. 法象

        通过现象或意象之象皆谓法象,就是《周易·系辞上》所说“象也者,像此者也”,周易通过卦象完成现象、意象与卦象的联系,并通过观卦象以认识规律(象以定数)。

见老人有忧色,当我们把老人的表情与忧愁的联系起来,这个应该属意象。但易学的推理还要有个通过卦象完成“象”的关联,这个叫法象。老人为乾卦的卦象,便用乾卦作上卦,以巽方的卦巽卦作下卦,乾为天,巽为风,得天风姤卦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看出了现象与卦象的对等关系:老人=乾,东南=巽。并得出老人不吉的推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形为象是易象的基础,但一个人的想法,甚至梦境都可以演变为卦象进行推理。意象与法象有不同,但都是经过大脑思考过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例:乙酉年丑月,一朋友述说晚上作了一个梦,梦到去爬山,到了山顶,一团瀑布从天而降,问代表什么预兆?

    一个梦多与生理有关,其二,外环境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。处于这样的考虑,我多半先从身体情况人手,以验证思路的准确性,然后,对他外环境进行探讨。

    这个卦象很明显:水山蹇。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    ▆   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▆▆  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    ▆  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▆▆  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    ▆    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▆    ▆

     

        易学把人体脏腑器官纳入易的框架,例如《易传·说卦》:“乾为首,坤为腹,震为足,巽为股,坎为身,离为目,艮为首,兑为口”,这是在巫术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,可谓“医易同源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坎为雨、下艮为止把雨止。高山流水,坎在前,艮止于后,交通受阻,飞山越海,远渡重洋。病象:肾病、泌尿系统病、结石症、血液病、脚疾、手疾、关节之疾、耳闭塞、鼻疾。判曰:蹇者,难也。上述也只是一个大概,但在与对方交流中,脉络与判断就应该比较清晰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在乙酉年丑月,金寒水冷,艮土不坚。主要表现为身体脾胃不好,应该是胃寒,水为肾脏代表腰部,应该是腰疼。丑月水气比较重的,定不会有大的疾病,以不适为主。

        简言之,可以把天、地、人的现场,通过想象,成为卦象,即八卦、六十四卦的符号。用卦象作为认知万事万物的中介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换个角度看从“象”可以为作名词讲,为现象、形象,指有形可见的具体器象和虽无形可见但可以感受的现象,包括现象、意象。当然也可以作动词讲,“象”通“像”,为象征、取象。 “法象”作为动词,应写成“法像”,即取法外象,取法最大之象即是天地,当然世界变化都可以通过比喻来模拟。

        卦象的产生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,卦象比拟爻可以使认识从一般到个别,因象明理,启发类比,诱发人们的想象力。但如拘泥于象,又会限制人的思维。

    三、预测是对象的解析

        由象(象、数)→卦(卦象)的推导是人自身的生命存与客观世界的交融,是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命哲学。古人各种筮法,是精神与象的结合,通过卜筮,把疑问变成卦象,虽然起卦的形式多种,其实质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古人认为,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,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,个体是整体的缩影,并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。无论是能直接看见的,或是不能直接看见的,局部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现象。一切现象也都可以转化为卦象,并由这个万能公式进行推导,摹拟事物发展轨迹。蓍草起卦法、纳甲法起卦以及后人常使用的以年、月、日时起卦、起奇门局、或以方位、人物外应起卦,并屡卦屡中的卦断事实中(这点已被古今无数成功的卦例所证实)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不难发现《周易》预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推卦、卜筮问题,而且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宇宙全息原理,这种事物在同一时间、同一空间、同步发展的统一性,这种“以小见大”与“大中蕴小”;“天人相应”与“万物相应”,不正是爱因斯坦探索的宇宙“大统一场”理论的具体表现吗?这点正充分说了《周易》的全息性。 

        世界是一张全息图,它有“质和能”,但往上追述,就知道场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而场态具有信息的特点,并可以提取与模拟。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的进展告诉我们,场态信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。

    “透过一粒沙看世界”也不是诗人的狂想!

        由象(象、数)→卦(卦象)的推导,是伏羲“仰观俯察”与“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”思想的延续,是人自身的生命存与客观世界的交融,是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命哲学。以天人一理,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的各种预测体系,存在缺陷与局限,加之在传承中,个人的私智臆解,预测体系本身存在缺陷,但在宗教性色彩崇拜的前提下,进行的各种筮法,是精神与象的结合,通过卜筮,把疑问变成卦象,虽然起卦的形式多种,其实质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筮法重视对数的推算和对卦象的分析,重视人的思维能力,所以后来从《周易》中终于导出深邃的哲学体系,原因正在于此。

发布时间: 2014年04月05日
版权所有:中国易经协会
邮箱:2401034344@qq.com,易经协会官方网址:http://www.zhouyixiehui.net